close

 

在某間商務學校授課時,發生過這種事。以團體合作為主題,讓學員玩解謎的小遊戲,開始數分鐘後,小組的幹勁明顯地逐漸低落。某人說:「這個謎題該不會解不開吧?」之後眾人紛紛懷疑玩遊戲的目的,是為了測試在無法解開遊戲的狀態下的團體合作,放棄的氛圍逐步浮現。

無力感支配著 小組的整體氣氛,在動作開始遲緩時, 小組開口了。「解開了!」 小組花了三分九秒。準備放棄的小組又恢復了幹勁與精神。「原來解得開!」、「再試試看吧!」在這個瞬間,效力感(「做得到」的感覺)凌駕於無力感(「做不到」的感覺)之上。數分鐘後,A小組也解開了謎題。

「做得到」的感覺,會隨著相信「解答的確存在」而成立。只要相信可能做得到,就能使出渾身解數。相反地,若是無法相信,就會認為盡力很愚蠢,開始思考是否有其他該做的事,難以引出活動能量。

我在別的場合使用相同謎題,告知眾人最高紀錄是一分三十秒,再請大家思考。參與者毫不懷疑解答存在與否,為了刷新紀錄而燃燒熱情。可惜的是,沒能刷新紀錄,不過某個隊伍留下了兩分多的佳績。

端視體育世界,有許多例證。一旦長年以來不曾被突破的紀錄被更新,最佳紀錄就會接二連三地不斷刷新。「做得到」的感覺可以藉由他人的表現確認「解答的確存在」,因此能變強。

組織開發的教訓清楚明白,解答的確存在。與其空口說白話,不如展現證據。就算沒有直接證據,只要有值得信任的人表現出來,就會有效果。效力感會直接帶來幹勁。

堅固的信賴不言而喻
我在朋友的邀約下參加了關於僕人領導者的研習會。僕人領導者的思考模式對實踐督導的人相當重要,幾乎是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
所謂的僕人領導者,就是領導者不支配對象,而是藉由奉獻以及服務培育信賴,得以引領對象。這個想法據說從清洗過門徒腳的耶穌基督還在世的時代就存在,在東方也有「治者仕民者」的思想。

無論在商場、社會、東方、歐美,領導者發揮決斷力和指導力,進而命令指導的固有成見根深蒂固。一聽到「領導者是僕人」,就認為是童話故事的人或許不在少數。

領導者做決斷、下命令、進行指導。依循這個模式的情形,將來絕對不會消失。但是第一線與高層相比、部下與上司相比,往往擁有更多可以導出解答、做出判斷的材料。比起站在領導者的位置,隨心所欲做決斷、下命令的情形,支持面對現實的最前線的人們自行決定、行動的例子也不少。

更進一步說明,領導者特質指的不是站在上位者的「立場」,而是每個人在個人崗位上所能發揮的特質。不以權力凌駕於人,而是以人格、知識、經驗、慈愛或熱情,獲得信賴而領導人。無須贅言,這點對於上位者約束自我時很重要,更重要的是,無關地位高低,每個人都該保持這種態度。

督導者也是如此,並非憑藉權力,而是透過信賴對象、尊重對象需求,信任仰賴對象的力量,僅而引領對方。督導者的行為(doing)、技術或是技巧,在賣弄小聰明的訣竅出現之前,會先受到存在(being)、價值觀、人類觀烘托,讓人難以忽略。

督導者的技術與技能固然重要,不過只有這些是無法對抗難題的。就算是再高明的督導者,如果不信任成員,也不會受到成員信任,自然無法負擔重責大任。相反地,只要督導者能夠對成員表現出堅固的信賴,就算有些許差錯,技能或多或寡也不成問題。

有企業客戶委託我教導督導的技術,我進行基本技巧的訓練,告訴他們督導非常簡單。不過,督導的基本技巧雖簡單,卻是洗練有深度的應用技能體系。僅以技能體系、一般理論的說法無法盡窺督導的全貌,督導最重要的是督導者的存在(being)與意識型態。

督導不確實的人就算進行幾次 doingbeing 也難以有所成長。方法論只有在為了實現目標時,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。

前述研習會以《僕人: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》的日文版譯者石田量先生為中心定期舉辦。在研習會開始時,石田先生說:「如果有人採訪時問我:『僕人領導者的技巧是什麼?』我一定回答:『沒有這種東西存在。』」令人印象深刻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oovyA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